農業是我國重要的國民經濟命脈,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業產業的發展,近幾年來,國家在農業上推行了多項農業補貼政策。目前,全國范圍內都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現代化、鄉村產業振興,成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國家補貼農業項目的方式在逐步轉變,補貼資金的發放也在轉變。
那么作為農業項目扶持資金申報主體的農業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也要因勢利導,調整自身發展策略,迎合國家補貼政策的轉變,才能獲得政策資金的扶持。那么如何調整轉變?怎么做才能快速進入申報程序?
1、往大項目靠攏
目前,國家大額類的農業扶持資金主要集中在現代農業產業園、田園綜合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示范等這幾類項目上。那么,作為申報主體在發展自己的農業項目時,要積極往這些大項目上靠攏,才能獲得大額的農業項目補貼資金。因為國家每年補貼農業的資金總量是固定的,除去農業的基礎設施等補貼,留給農業的項目專項補貼資金也就沒多少了,再補貼給這些大額項目一大部分,剩余的也就沒多少了。
2、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如果創建通過,國家先行補助1億元用于園區建設。目前,全國一共創建了62家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到2020年一共要創建300家,還要再創建238家。
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在規模化種養基礎上,通過“生產+加工+科技”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創新體制機制形成的具有明確區域范圍、建設水平領先的現代農業發展平臺。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對創建的產業園給予適當支持,申報成功扶持資金一般達上億元,產業園區可以獲得還林造林補貼、水電路補貼、農機購置及更新補貼、土壤改良及提升補貼、基建補貼等福利。
往大額項目資金靠攏,就會有不少涉農企業及合作社等,公司規模和條件達不到,這種情況就需要發展聯合體項目。一家企業申報條件達不到,可以聯合其他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一起聯合申報項目。
因為國家對大額農業補貼資金的申報有要求,不能一家獨大,要多主體聯合申報。成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之后,獲得國家支持的可能性將更高,得到財政補助的金額也可能更多。雖然組成了聯合體,但最后的實惠是落在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成員身上的。
3、參與創建地方政府打造的項目
目前,在全國實施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國家也出臺了不少針對開展鄉村振興的補貼項目,這些補貼項目多是以各級地方政府為申報主體去申報,農業公司及合作社等是項目的實施主體。比如上邊提到的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就是以縣級政府為主體去申報創建。農業公司及農業合作社可以作為實施主體參與項目的創建。那么,國家補貼現代農業產業園的上億元補貼資金及貸款等,作為參與創建的主體農業公司及農業合作社等也是可以享受的。
企業申報項目和本地財政扶持項目要相對應,成功率才會大。就是你申報的項目,雖然是國家公布的政策扶持重點,但不一定是你們本地財政規劃扶持的重點;那這就會存在一個項目不對稱的問題。申請起來也比較困難。
4、為什么拿到補貼的人不多?
我們國家的農業補貼資金越來越多是一個事實,但拿到補貼的人不多也是事實。為什么?我們舉個例子。很多人看到國家公布的扶持農業重點項目,但到地方去問,得到的答案卻是沒有。
其實,不是沒有,而是該項目不是你們當地特色規劃的重點項目,那申報起來就費勁了。我們國家的農業發展有地域差異,種植結構也各有不同。所以,每個地方扶持的重點也不同。比如說你們當地規劃重點扶持種植業,而你發展的卻是養殖業,那申報起來就沒有種植業的順利,資金肯定也沒有種植業的多。
另外,雖然國家對農業的整體補貼資金多,但是具體分配到單個項目上的資金卻很少,申報競爭大。有些農業的補貼資金是為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比如有些補貼是用來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有些則是通過對特殊項目的補貼來平衡整個農業供應鏈生產,以穩定農產品市場價格等等。農業補貼資金也就那么多,僧多肉少,競爭大。另外申報材料編制要嚴謹,符合規定。
5、如何快速進入申報程序?
那么申報農業項目類扶持資金,首先,要清楚你的農業項目申報的主管部門是哪個,2018年國家取消農業部,成立農業農村部,大部分的農業項目集中在農業(農業農村)局,但具體到農業(農業農村)局的哪個科室負責,一些人是不清楚的;所以,要提前搞清楚,符合你自己企業申報的項目,一般集中在哪個部門和哪個科室負責;找準相關部門和相關科室,以免報錯部門。最近河南各地市都發布了市一級機構改革方案,其中就有組建市農業農村局。根據方案,2019年一些農業類項目的申報部門將更換。針對部分已公布機構改革方案的地市,鼎今項目部工作人員將農業項目重要歸屬部門變化整理了下,大家可參考:河南多地市組建市農業農村局,開封、平頂山、焦作、濮陽、漯河、周口、駐馬店、信陽···
其次,結合國家政策,篩選出自己的公司跟政策符合的項目是什么,申報需要準備哪些材料,策劃符合政策的項目,以免漏報項目;掌握申報截止時間,按時申報;因為農業項目類資金的申報都有截止時間,所以要掌握清楚。
再者,申報材料的準備,一般是準備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資金申請報告或者申報書,那么農業項目的審批第一步就是在于材料編寫的是否突出你項目的優勢,示范帶動能力是不是很強,這些要在申報材料中體現出,最好以數字的形式體現出來,當然,項目申報材料編寫的要切合實際,通俗點講,有多大鍋下多少米,不能盲目求大;農業補貼資金不是說誰的項目大就補貼給誰的。
最后,你申報的項目要符合當地的主導產業,這個主導產業在當地的政府部門網站上都有介紹,可以查看;或者說你申報的項目,能引導本地區主導產業的發展,那這樣,你的項目才能獲得地方政府的青睞,才能積極的幫你推薦;同時,要做好相關項目的備案和企業的備案登記。
目前,全國范圍內都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成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國家財政在農業產業上也增加補貼力度,以下4個農業投資項目,個個都是上千萬、上億的資金扶持。
1、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
只要創建通過,國家先行補助1億元,用于園區建設
目前,全國一共創建了62家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到2020年一共要創建300家,還要再創建238家。
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關于開展2018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的通知(農計發〔2018〕11號),要求突出其產業融合、農戶帶動、技術集成等功能作用,打造現代農業建設樣板區和鄉村產業興旺引領區。根據產業園相關因素,中央財政將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對認定創建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給予適當支持。
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在規模化種養基礎上,通過“生產+加工+科技”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創新體制機制形成的具有明確區域范圍、建設水平領先的現代農業發展平臺。去年,中央財政投入50億元進行專項扶持,截至去年底,全國已批準創建41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2、田園綜合體項目
田園綜合體,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
財政部在去年發布《關于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中確定了在河北、山西、內蒙古、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云南、陜西、甘肅18個省份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
這無疑是繼發展特色小鎮之后農村發展的又一“新藍海”。
資金扶持額度
(1)國家級田園綜合體:每年6000-8000萬,連續三年,比如河北遷西縣花香果巷項目,第一批8000萬資金已經到位。
(2)省級田園綜合體:3000-6000萬,根據各省具體情況,比如江蘇省2017年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資金各3500萬元,其中: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分別為3500萬元、400萬元。
3、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項目
創建通過國家給予5000萬元補助資金
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新形勢下改善農業供給、拓展農業功能、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重要舉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均作出了部署,特別是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支持建設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目標是按照當年創建、次年認定、分年度推進的思路,力爭到2020年建成300個融合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發展、利益聯結緊密、配套服務完善、組織管理高效、示范作用顯著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實現多模式融合、多類型示范,并通過復制推廣先進經驗,加快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農業價值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
4、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項目
以前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從2018年開始,每個創建通過的先導區,國家將給予2000-3000萬不等的補助資金。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93號)精神,農業部決定支持各地培育打造和創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以下簡稱融合發展先導區),做大做強支柱產業和融合發展各類經營主體。
按照“一年有規劃、兩年有起色、三年見成效”的總體安排,力爭在全國范圍內培育打造和創建一批產業融合方式先進、經濟效益顯著、產業集群發展高效、與農民利益聯結緊密的融合發展先導區,形成多元化的融合發展新模式新經驗,有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民分享更多的二三產業增值收益。
根據先導區發展規劃,以政府資金為引導,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通過市場化運作和專業化管理,加大對融合發展先導區的投入力度,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和放大效應。